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医院文化

丹东市第一医院新冠病毒检验团队:奋战在防控一线的“排雷兵”(一)

发表时间:2022-06-07  作者:丹东市第一医院

      疫情当下,核酸阴性成了大家口中的高频词。一份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,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可靠依据。425日,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统一工作部署,我院迅速组成由15位检验专业骨干组成的核酸检测应急队,星月驰援,火速赶往我市核酸检测方舱,支援核酸检测工作。

      他们被称为隐形战士,是疫情防控战线上的排雷兵,在实验室里拉起隐蔽战线,日夜坚守、负重前行,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战友们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持和保障。

1.jpg

赵鹏飞

      丹东市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赵鹏飞,被指派担任我院派出执行支援任务的15人核酸检测应急队队长,他曾经两次支援大连,有着丰富的大规模核酸筛查的工作经验。疫情面前,在大家与小家之间,他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前者,来不及与亲人告别和携带生活必需品,便带领大家奔赴抗疫前线。到达工作现场后,他结合每个人的技术特点和自身情况,快速地、科学地进行人员分组,做到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,并制定了工作计划以确保工作运行正常自如,保证二十四小时机器不停运转,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。他的膝关节刚做完手术不久,仍未痊愈,但他依然勇挑重担、不曾退缩,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不忘医者初心,坚定必胜信念的信心!

2.jpg

张炳森

      作为一名同样有着数次支援经历的核酸检测队员,在家乡抗疫工作的紧要关头,张炳森再次坚定的站在出征队伍最前排。在核酸检测方舱内的工作,单是每天采样管的加样,他就拧开又放下了无数次。在负压检测车密闭狭小的空间里,身着厚重的防护装备,连转身都困难,每班次结束后,整个人也常常是手腕麻木、肩膀酸痛。但是张炳森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,他和队友们贴着膏药止痛,脚踏实地,全力以赴,坚持工作,在抗疫一线工作岗位上,展现着一名医务人员的无疆情怀!

3.jpg

曹源

      曹源也是曾执行过外派支援任务的防疫尖兵。作为一名90后,她迎难而上,勇挑重担,不忘初心,用汗水和青春书写着自己不凡的人生轨迹。在支援我市核酸检测方舱工作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曹源说自己最大的感悟就是几十年前和我们一样大的青年,在用生命谋太平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和使命,疫情当下,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的手里,我们要挑起责任,完善自己、超越自己,为家乡人民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

4.jpg

宋臣

      当疫情来临,曾支援过大连,有方舱工作经验的宋臣在第一时间就主动请缨,积极报名到体育馆核酸检测方舱支援工作。每天在负压环境下进行长达八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,重复几千次开盖加样、核酸提取、转移、扩增,哪怕汗水浸湿了全身,口罩压痛了鼻梁,他依然打起十二分精神,确保核酸检测实验的准确进行。每一份样本都事关疫情防控整体工作、事关百姓健康,为尽快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,再辛苦也值得!

5.jpg

王悦涵

      疫情突袭丹东时,王悦涵刚刚结束援外工作回到家里。家乡的安全受到威胁,王悦涵不顾疲劳、无惧危险,主动请缨为自己家乡抗疫工作奉献力量。她在核酸检测方舱内辛勤工作,并向舱内同事分享自己的援外防疫工作经验,帮助大家快速、准确完成每项工作任务。

6.jpg

董传伟

      抗击疫情,吾辈义不容辞!作为支援大连和沈阳核酸检测队一员,董传伟在援外归来,刚刚解除隔离观察后便第一时间请战出征,同队友们一同来到我市核酸检测方舱开展工作。工作中他冲锋在前,不畏艰难,与他的检验团队在小小的实验室内严谨认真的工作,为我市核酸检测检验工作贡献力量。

7.jpg

蔡晓丹

      蔡晓丹作为市一院的一名检验人,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,第一时间请愿报名支援我市核酸检测方舱工作。她与舱内同事们平均每天要完成近8万份标本检测,超高强度的工作已成为她与同事们的家常便饭,每天数千次样本加样工作更是使她手部肩部劳损。但她仍任劳任怨,不计个人得失,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,高质量地完成检测工作。在休息时主动与同事们商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不断地优化工作流程,极大的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。

      有一种品质叫勇敢,有一种行动叫奉献,有一种精神叫无畏,有一种姿态叫无言。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他们坚持功成不必在我,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执着信念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检验人的神圣使命。他们承担着其他人望而却步的责任与使命,却忘记了他们只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。在面对危险的时候,他们选择微笑着穿上防护服,勇敢的挺身而出,逆向而行。这就是丹东市第一医院检验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