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医院快讯

【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】科学防癌,健康生活!倡导健康生活方式,控制癌症风险因素

发表时间:2025-04-15  作者:丹东市第一医院
      今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,主题是“科学防癌,健康生活”。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《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》要求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,推进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转变,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,控制癌症风险因素。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,促进早诊早治。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,并定期复查。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,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。

肿瘤防治宣传周解读
     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,共同构建“防、筛、诊、治、康”五位一体的肿瘤防控体系。我院将充分发挥丹东地区肿瘤治疗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,坚持“预防为主、医防融合”的理念,通过提升基层诊疗能力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举措,切实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。
      我院开展的“AI+医疗”模式,在“丹东肿瘤”服务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,突破了传统治疗理念,融合医疗知识图谱与心理干预策略,构建“医学证据+个体行为+情感状态”的三维决策模型,兼顾临床规范与人性化需求。
      我院在肿瘤临床工作中,以“肿瘤整合诊疗”为突破口,构建“预防-诊疗-康复”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,创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,强化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在康复阶段的应用效能。同时,依托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,打造出“数据驱动精准诊疗、AI赋能人文关怀”的智慧医疗新方式,让医疗健康服务既有科技赋能的精准高效,又具有人文关怀的温暖守护。
防癌科普
守护生命的每一道防线
      防癌,从读懂身体“信号”开始
      高危癌种早警惕
      肺癌:长期吸烟、油烟暴露者,若出现持续干咳、痰中带血,需及时低剂量CT筛查。
      胃癌:反复胃痛、反酸人群,建议40岁后定期胃镜检查,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尤需重视。
      结直肠癌:大便性状改变、排便习惯异常,可能是肠道发出的“警报”,肠镜是“金标准”。
      乳腺癌:乳腺增生、长期服用雌激素、绝经后肥胖等人群,建议定期进行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检查。
      肝癌:长期饮酒、黄曲霉毒素暴露者、肝炎和肝硬化患者,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。
      生活方式防癌指南
      饮食:多吃深色蔬菜(如西兰花、菠菜)、全谷物,减少加工肉类和腌制食品摄入,降低胃癌、肠癌风险。
      运动: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,帮助控制体重,减少13种癌症发生概率。
      控烟限酒:吸烟者肺癌风险提升10-30倍,酒精是肝癌、食管癌的“助推器”,建议尽早戒除。
      睡眠:维持规律的睡眠习惯和高质量的睡眠,增强人体的免疫力,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。
      心理健康:保持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,通过管理和改善心理健康,避免过度消极和悲观,增强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肿瘤的风险。
AI赋能,让防癌更精准高效
      我院深度融合AI技术,打造AI全病程智能服务,守护您的健康!
      智能报告解读:1秒解析专业医学术语,让您轻松读懂检查结果。
      24小时情感陪伴:AI机器人随时倾听您的心声,疏解治疗压力。个性化健康指导:根据用户数据智能推送专属防治方案。家庭防癌,从细节做起
      厨房革命:安装强力抽油烟机,减少高温煎炸,降低肺癌风险。
      心理减压:长期压力会抑制免疫系统,建议通过冥想、社交等方式释放情绪。
      儿童防护:避免儿童被动吸烟,减少装修污染暴露,守护下一代健康。
立即行动,守护健康
     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基础防癌体检,高危人群要增加有针对性的筛查(如肺癌低剂量CT、乳腺癌钼靶等)。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,拒绝“讳疾忌医”。
      “防癌”,不是一个人的战斗,而是一家人、一座城的共同使命。让我们行动起来,学习科学防癌知识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,共同努力,形成防癌抗癌的强大合力,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