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救脆弱生命
点亮生的希望
“医生,快救救我的孩子”!5月17日19点17分,一位父亲抱着5个月大的婴儿飞奔到我院紧急求助,孩子的母亲早已哭的撕心裂肺、瘫倒在地。婴儿面色青紫、瞳孔散大、没有脉搏呼吸。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检查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患儿年龄小、病情危重,需多学科协助,联合实施抢救。接到消息后,儿科、麻醉科等科室的骨干医师火速赶往急诊科抢救室,联合开展多学科抢救。
急诊科主任王晓宏在现场指挥整体抢救工作,立刻制定抢救方案,审核医嘱并指导抢救。儿科医生钟昊路、于阳在抢救床前持续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,根据患儿的体重,现场指导合理应用抢救用药。急诊科及儿科护士快速准确执行医嘱,清理呼吸道、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给药、完善血气分析等其他血化验。
根据患儿病情,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。但5个月大的婴幼儿,实施气管插管难度极大、风险极高。麻醉科主任李卫东、副主任原忠伟现场精准评估,准确施治,迅速完成婴幼儿气管插管,准确调整呼吸机参数,及时进行辅助通气。
抢救室里,与死神的赛跑争分夺秒。虽然患儿来院时已无脉搏心跳,但哪怕只有一丝的成功希望,大家也全力以赴去抢救,共同挽救这幼小的生命。持续的心肺复苏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、注射肾上腺素……,这场流程标准规范、用药精准无误的抢救,紧张有序的持续着。大家已经无暇顾及汗水,是否浸湿了衣衫,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个幼小的身体上,手上娴熟的施救,心里默默的祈祷。
19点38分,经过21分钟高强度、高质量的抢救,患儿恢复窦性心律,瞳孔较前回缩,抢救宣告成功!看着监护仪上跳动的心电波,大家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,隔着N95口罩仿佛也能看见大家成功后的兴奋和喜悦。患儿稳定后,医务部部长高巍,儿科主任李美荣继续协调,将其转往其他医院继续治疗。
近年来,丹东市第一医院始终大力发展学科建设,医院专业学科齐全,医疗技术高超,抢救、治疗经验丰富。面对众多突发、危急、重症患者的抢救,医院各学科依托全院强大的综合学科优势,多部门协同作战,真正做到“一科特长专治、多科辅助保障”,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、有效、专业的救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