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医院快讯

【抗疫日记】周宇红:抗疫路上我们绝不缺席

发表时间:2022-05-15  作者:丹东市第一医院

      2020年,中国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取得了伟大的阶段性胜利,然而,这种狡猾的病毒仍在不停的变异,以其超强的传播力和传播速度,一次又一次向全球发起进攻。我的家乡丹东也未逃过此劫。

1.jpg

      我是丹东市第一医院一名护士,丹东市核酸采集应急队队员。424日丹东疫情发生伊始,休班的我正和家人在外购物,突然接到护士长电话,应急队立刻集合!我一下楞住了,这疫情居然真的来了,来的如此突然,甚至来不及片刻准备。一路飞奔,应急队员们相继气喘吁吁的奔进医院,很短的时间内150人迅速集结。院党委书记、院长李涛带领院领导班子亲自送应急队出征。李涛院长叮嘱所有人员:外出执行任务要团结协作,服从安排,尽全力战胜丹东这次疫情,同时更要做好个人防护,一个都不能少的安全回来!

      我们连夜出发了!

      也许是科室长达一年多反反复复的培训、考核,我对穿脱防护服、核酸采集这些操作已经得心应手。也许是平时一次又一次的场景设置、应急演练,我在突然接受任务时居然没有一丝的胆怯和惊慌。有的只是满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接近50岁的我,可以为自己的城市做一点贡献,可以为自己的医院发一分光,尽一份力!

      应急队主要负责元宝区、振兴区大规模人群核酸采集任务。我们每天凌晨4点起床,5点集合出发,到达社区后按照社区安排,分组分工开展工作。虽然已经做好了全项准备,对疫情也有初步的研判,但战疫真正打响时,一向能吃苦、能战斗的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      登门入户采集,遇到老旧的居民楼,八楼九楼来回一趟就汗流狭背,一天下来已经记不清上了多少个八楼九楼。社区采集点人群排队一轮接一轮,消毒、取签、引导、采样……上千次的重复着同一动作。早上,虽然穿着防护服仍然寒气刺骨。中午,炙热的阳光晒得防护服内就跟蒸笼一样。经常还要面对有些居民的不理解,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你会不会采?都把我采恶心了。我会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解释。不知不觉中,腰酸了、胳膊麻了,嗓子哑了。直起腰来望着越来越短的队伍,我们似乎见到了希望。终于等到最后一个完成。

      迅速集合,振兴区需要支援!,新的战斗又开始了。穿上防护服,应急队员们不方便喝水,更不能如厕,为了减少穿脱,大家都是塞一口面包就出发。一天下来,已是疲惫不堪,无缝隙衔接应急支援任务,队员的体能都经受着极大的挑战。一向以体能见长的我,明显感觉到体力不支,可是我深知我的身边还有队员,她们当中不乏90后、00后,有的甚至和我的女儿同龄。出发时护士长的嘱托萦绕在耳旁,带好小不点儿,照顾好她们!我暗暗的鼓励自己,我必须撑住!这个时候,我必须将正能量传播给她们。晚风习习,让我们体验到了春寒料峭,湿透的防护服冰冷的贴在身上,但是应急队员的心是火热的,因为一天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了。

2.jpg

      如今,丹东的疫情仍然严峻复杂,我们的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,无数的白衣战士们依然奋斗在抗疫第一线。但是我们心无畏惧,我们坚信,丹东这座有着光辉的历史,经过抗美援朝洗礼过的城市,经得起任何考验,疫情终将散去,胜利必将属于英雄的丹东人民,抗疫的路上我们绝不缺席。